科學奧林匹亞、科學班準備
這裡會有許多科學班及科學奧林匹亞的分享。
這裡會有許多科學班及科學奧林匹亞的分享。
如果是想探討物理奧林匹亞的準備,麻煩點選
物奧準備 | 如何在物奧複選拿高分 | 物理奧林匹亞準備心得
在此,將會有許多國手、IJSO選訓營正取、科學班正取的分享心得。
但有件事土魠老師必須先點出 : 科奧考的僅是高中內容,均一教育平台已有提供算完整的免費高中學習內容。
實際上,許多科學班也會要求正取生在入學前讀完均一的高中免費教材( 如物理科資料 )
土魠老師已經見過太多靠補習,單元式、猜題式的準備,硬ㄍㄧㄥ上科學班。
結果基礎能力處處有漏洞,造成到頭來花了許多時間惡補高中內容......。尤其北部更是嚴重.......何苦呢?
大學以上的高等教育是人力資本的投資
但高中內容是義務教育
是幾乎人人都會學到,也都應公平享有的內容。
科學奧林匹亞難度遠大於科學班,但許多國手及選訓營選手都只靠自學錄取,更何況科學班?
若需靠補科學班專班才能錄取科學班,那這樣的孩子真的適合讀科學班嗎?
要是擔心孩子沒有自學的規劃能力,那也請家長提早規畫,讓有興趣也適合往科學發展的孩子直接超修高中內容。
喜歡科學,自然就會勇往向前學習
請注意,補一般高中進度的補習班就好,就算是科學班到頭來還是和全體考生考一樣的學測、一樣的分科測驗。
能理解因補習班會請學生背考題,使得資源不均,進而造成家長FOMO(Fear of missing out)的情形發生。
所以土魠老師絕對會竭盡所能提供分享、提供資源。
科學班培訓班已是台灣的亂象。
若您也認同土魠老師的理念,想讓學弟妹們享有更公平的學習環境,想分享你知道的科學班、科奧考題,還請提供給團隊。
目錄
關於如何考進選訓營的部分,我認為只要熟悉高中數理內容就足以,甚至只需要熟悉其中自然的內容就好,因為初選對於數學的要求其實沒有很高。
初選分為兩個部分,選擇題和計算題,選擇題的部分主要以高二以下內容為主,其中也參雜著部份國中就學過的內容,相對來說較計算題寫起來輕鬆,但如果對於某些特定章節不熟悉的話,可能會造成速度上的不足。簡單來說就是,只要對高二以下的自然科內容足夠熟悉,並且國中數學也有好好學,選擇題的部分對你來說就會是非常輕鬆的一場考試。
接著,就是比較有挑戰性的計算題。這部分題目需要的思考量較選擇題多,所需的時間也比較多,因此來不及寫完是很正常的事。另外,由於計算題需要寫出過程或是說明原因,因此如果有想法就盡量寫,有拿到分就算賺到。並且相較於選擇題的死板,計算題較為注重應用層面,經常會給一個圖表、照片、或相關文章,並要你透過已知的知識或是給定的資訊去進行推論與計算。建議在拿到考卷的時候先快速的審視完所有題目,並挑自己最有信心的部分優先下手,遇到不會的就直接跳過,因為正常來說大家都寫不完,因此沒必要執著於部分的分數,先把有把握的拿到手最重要。這個部分的考試範圍也有較大的變化,有時候可能只是需要一點基本的閱讀素養加上國中就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運用就能寫出答案,而又有些時候可能會需要用到連高中都沒有教過的東西,但只要把握好「自己不會的別人大概也不會」的想法就好,先把基本分拿好,再花時間去想比較困難的題目。值得注意的是,我去考的每年第一頁都是生物名詞解釋,就是給你一個生物的名詞然後要你解釋他的含意或定義,因此在閱讀相關書籍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需要了解其本質,而不是一昧的追求題目的正確率。
最後,放上我用來準備的相關書籍。物理的部分,我用了張鎮麟的〈物理的解題方法〉,並在其中挑了我認為我自己相對不熟的章節進行閱讀和練習。而生物的部分我則是用華陸出版社的〈生物精通〉系列,優點是把重點整理得很好,題目也放的很多,缺點是有時候題目的詳解會出現錯誤,不過只要確認自己整體觀念是正確的就好,不用拘泥在小問題上。
論及選訓營,我認為這不僅是一場實力的比拚,更是一場持久戰,就比誰的體力能撐到最後。選訓營內部最痛苦的就是,每天早上都有考試,並且實驗課都會計分。換句話說,你不能為了隔天早上的考試而熬夜讀書,因為這會導致你隔天精神不濟,間接影響你實驗課的分數,但又不能完全不讀,因此一回到宿舍就要抓緊時間洗澡,然後趕快複習當天上課的內容。還有,如果沒有在這種高壓的環境下,長期維持精神緊繃的經驗,很容易會承受不住,因為選訓營的課相當的滿,而且每天早上都會收手機,晚上才會統一發放回去。吃完早餐後,先是考試一小時,接著上四小時的課,吃完午餐後再上四小時的課,晚上吃完晚餐後會有兩小時自習時間,然後最後才會回宿舍。姑且不論是否能持續維持清醒的狀態,在這密集的課程安排下,若是第一次接觸,大概率會難以吸收,更遑論應用在隔天的考試上。因此在選訓營中,如果有超修的話會是相當大的優勢,若剛好當天的某節課上的內容是你早已熟悉的,那你當天就可以準備的少一點,提早睡覺補充睡眠,或是利用那堂課的時間補充睡眠(X。
而在選訓營的最後會有一個結訓考,又稱綜合測驗。和其他考試一樣,基本上考的範圍都會涵蓋前幾天上課的內容,因此複習是相當必要的,只是畢竟是最後的大考試,部分超出上課範圍也是難免的,不過既然都有能力考進去了,應付這種問題想必也不會太難。最後的這幾場考試會佔據總體評分的絕大多數,選訓營內部的評分方式一般會因年而異,但實驗幾乎都佔了大部分的分數。
首先,化學實驗的部分,不需要你迅速地做完,但需要保證數據的精準,並且在處理完數據後要有時間去回答後面的問題討論。由於這個部分基本上大家都做得完,因此數據的精準和你最後的回答會至關重要。在數據的處理上一定要詳列算式,問題討論則一定要把握好申論題,在不偏離問題主軸的情況下把你會的東西或是你的觀察與推論詳述出來,想必能獲得不錯的成績。
再來,便是物理實驗,這個部分相較於化學實驗較為趕一點,因此在追求數據精準的同時也要注意時間。我個人習慣是先快速看完題目後,先從實驗下手,把數據都記錄下來後再把器材收好並開始處理數據,大部分都會有一個給定的物理模型並且要你去證明或推導出相關物理關係式,如果暫時想不到的話可以先行跳過,以處理數據為主。
最後,便是生物實驗,我認為這個是所有考試裡面最趕得,在拿到考卷後,一定務必要記得,認真的看過一遍題目,如果遇到像酵母菌發酵這種顯然需要時間的實驗,就先優先做,然後在等待的同時去做其他實驗,而且基本分一定要拿到。這點特別重要,因為在大部分人都做不太完的情況下,基本分無疑是關鍵,沒拿好的話可能會差別人一大截,因此遇到例如顯微測微器這種題目時,就把需要大量時間的實驗架好後,優先過來處理他。
進了選訓營我倒是沒有再去特地買書,只是把上面提到的書再讀的更熟一點。而實驗的部分也基本上就是高中範圍,有些是高中課內實驗,有些則是可以透過高中的理論去理解的實驗,總之只要把高中的東西把握好,就很有機會通過選拔,雖然偶爾還是會出現超出高中範圍的考題,但會寫的人終究是少數。
我認為,科奧的這個經歷雖然對升大學沒有太大的幫助,卻大大的影響了我的視野,從原本被侷限在學校內,到能在選訓營中遇見可以說是全國最突出的一群人,即便沒有成為國手,我認為這樣的經歷也是相當可貴的。因為切身的體會到了其他人的實力,才會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有多強,也會有進步的動力,在過程中與對方相互競爭,成為一種亦敵亦友的關係,我認為比起金牌,這才是科奧給我的最大的獎勵。
若要說最大的挫折,那大概便是沒通過高中奧林匹亞的初選。即便已經成為科奧國手,你還是必須清晰的意識到,在高中奧林匹亞的領域,你和其他高中生並無區別,都是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都要從最底層往上爬。一時的勝利,並不能代表永遠的勝利,唯有不斷的督促、精進自己,才有辦法在下一個階段中爬的更高。其次便是,由於科奧金牌無法保送大學,因此除非有其他入學管道,否則也得和其他人一樣考學測或分科,即便以前準備競賽慣了,這時候你也必須靜下心來,好好的把課內的所有科目讀熟,以確保在考場上能順利的發揮實力,考上理想中的大學。但比起挫折,我更將此視為一種動力,推著我向前。或許不是在競賽的方向上,但卻也是在透過我的努力進步著,或許起因是為了升學,但慢慢的會從中發現學習的樂趣。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專長科目,卻也不能因此而完全置其他科於不顧,在研讀其他科目時,也許會讓你有以前從未有過的體會,例如〈上樞密韓太尉書〉中提到的「恐遂汩沒,故決然捨去,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或許正是這種強烈的共感,使得我看完這句後有深刻的體會,而這也成為了我給自己原先內心疑問的答覆。所學應如同汪洋,對於特定科目的理解有著海洋般的深度,但與此同時卻也別忘了他的遼闊無邊。
準備科奧選訓,我認為把高中自然科(生物、化學、物理)念熟就可以了。
我當時是去補習班超修高中物理和化學,生物的部分買高中參考書自己念。(我這麼認為是因為,我本來就有超修物理和化學,所以這兩科我選擇去補習,而生物當時的我大概只有國中程度(maybe再多一些?),所以自己看參考書對我來說就是相對快速又有效率的方法。)
我大約花了三個月時間準備,這段期間無非就是:念完一個單元之後就刷題,遇到不會就去問,確保每個觀念都弄懂。然後,我會每天給自己訂目標,嚴格要求自己達成。這樣一步一腳印持續三個月,保持好狀態,就近科奧選訓營了~
科奧選訓營結束後的大目標當然就是準備科學班。在此之前,有一些數學競賽,在這期間我把重點放在提升數學實力。數學競賽結束後,我開始刷科學班考古題,有之前準備科奧的經驗,讓我在準備科學班的時候輕鬆不少。
總而言之,基於興趣而學習,讓我在科學的道路上還算順利。
通過IJSO校內初選時,我的心情並沒有太大的波瀾,因為我知道,這只是最初的一道門而已,真正的難關還在後面。
在一開始,我並不清楚該怎麼準備初選的內容,差不多就是練習各式各樣的題目,並沒有良好的上課方式。
一段時間後,我才發現均一教育平台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管道,要做好題目,只要觀看其中的高中教材影片並且做好複習就已經足夠。
而且,還要保持對數理的興趣,時間不用長但每天練習不要間斷,不懂的觀念一定要自己搜尋出來,還要自己導過一遍公式,這樣才能真的了解公式的真正含義,否則死背還是無法臨場運用。
另外,我只有看過物理和化學的影片,但到時候才發現,生物還是有一些尚未學到的地方,有很多題目不會做,但最後還是考上了初賽,參加選訓營。
所以我認為要把一個科目學好其實很簡單,只要把均一教育平台裡高中的影片全部看完,而且都能夠理解,並不需要補習班,基本上不需要很多的時間就能夠考好試。